膳食纖維是減重期間不可忽視的營養素,且分為水溶性纖維和非水溶性纖維。這兩種類型各有其獨特的作用,能夠在健康管理和體重控制中發揮不同的效果。以下是膳食纖維的核心作用及有效攝取的方法,並進一步說明如何區分這兩種纖維的來源和益處。
水溶性纖維與非水溶性纖維的差異
- 水溶性纖維
水溶性纖維能在腸道中吸水形成膠狀物質,延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這種纖維可以幫助穩定血糖水平,降低膽固醇,同時增強飽腹感。
來源:燕麥、藜麥、地瓜、蘋果、柑橘類水果、紅豆等。 - 非水溶性纖維
非水溶性纖維不溶於水,主要作用是促進腸道蠕動,改善便秘問題,幫助清除腸道廢物。這種纖維對腸道健康尤其重要。
來源:芹菜、花椰菜、糙米、全麥麵包、胡蘿蔔、堅果等。
1. 增強飽腹感,減少熱量攝取
膳食纖維的吸水特性使食物在腸道中體積增加,延長胃排空時間,從而帶來持久的飽腹感,幫助減少飢餓感並降低暴飲暴食的風險。特別是水溶性纖維(如燕麥和紅豆)能形成膠狀物質,進一步延緩消化過程。
此外,非水溶性纖維(如芹菜和胡蘿蔔)因需要更多的咀嚼時間,有助於延緩進食速度,讓身體有時間感知飽足感,進而自然減少熱量攝取。
2. 穩定血糖,抑制脂肪儲存
水溶性纖維(如燕麥和蘋果)能減緩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與吸收,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並幫助穩定血糖水平。穩定的血糖可防止因血糖波動引起的食慾失控,同時減少胰島素的大量分泌,進而降低脂肪儲存的可能性。
反之,缺乏纖維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血糖劇烈波動,增加暴飲暴食的風險,因此建議以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材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。
3. 促進腸道健康,支持減重
非水溶性纖維(如花椰菜和糙米)能促進腸道蠕動,幫助排除代謝廢物與毒素,有效改善便秘問題,為腸道健康提供重要支持。同時,水溶性纖維(如地瓜和奇異果)能作為腸道益生菌的養分,改善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,有助於增強腸道功能並間接提升代謝率,從而支持體重管理。
4. 降低熱量密度
高纖維食物的熱量密度較低,意味著每克食物所含的熱量更少。例如,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的蔬菜(如紅蘿蔔和菠菜)和富含水溶性纖維的水果(如覆盆子和芭樂)能在提供飽足感的同時,顯著降低總熱量攝取。
這使得高纖維食物在減重飲食中扮演關鍵角色,實現「吃得多但熱量少」的效果,幫助持續減重且不感到挨餓。
如何攝取膳食纖維?
成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-35克,但多數人僅達標的一半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高纖維食材,適合融入日常飲食:
如何從三大類食材中攝取膳食纖維?
1. 蔬菜
蔬菜是非水溶性纖維的主要來源,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,對腸道健康和免疫力有直接貢獻。例如:
建議:每日攝取至少三碗蔬菜,確保攝取多樣化的營養素和纖維種類。
注意:蔬菜中豐富的維生素A、K和礦物質是水果無法完全取代的。
2. 全穀雜糧類
全穀雜糧類同時提供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纖維,是穩定能量來源的關鍵,還能減少血糖波動。例如:
建議:在每餐加入一份全穀或雜糧,如糙米或地瓜,既可增加飽足感,也能穩定血糖。
3. 水果
水果以水溶性纖維為主,並提供天然糖分、抗氧化劑和維生素C。然而,水果的纖維和營養成分不能完全取代蔬菜。舉例:
建議:每天攝取1至2份水果,避免過量以防攝取過多糖分。
提醒:水果中的糖分較高,雖然也含有纖維,但無法取代蔬菜,應以蔬菜為主纖維來源。
建議與注意事項
- 逐步增加纖維攝取:避免突然大量攝取,可能導致腹脹或不適。
- 搭配足夠水分:纖維需要水分輔助發揮功效,否則可能引起便秘。
- 選擇天然來源:優先選擇未加工的天然食材,而非依賴纖維補充劑。
總結
膳食纖維是減重的關鍵營養素,也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。選擇蔬菜、全穀雜糧類和水果作為主要
延伸閱讀:為什麼會出現高血糖的問題?
延伸閱讀:飯前、飯後血糖正常值是多少?糖化血色素怎樣才標準?
延伸閱讀:什麼是胰島素阻抗?對於減肥有什麼影響?
延伸閱讀:什麼是CGM 連續血糖監測? 對於減重有什麼幫助?
延伸閱讀:減重飲食怎麼吃才對? 一天要吃多少熱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