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心健康管理診所|許書華 院長/博士
看診時常常遇到許多病患帶著一臉的困惑和挫折來找我,他們總會說:「許醫師,我明明體重數字沒有很高,為什麼體態看起來就是肉肉的?」或者「我已經吃很少了,也努力運動,為什麼體力還是愈來愈差,人也沒什麼精神?」因為,你可能正面臨一個現代人常見、卻經常被忽略的健康問題—「肌少症 肥胖」。
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我們都需要正視的健康警訊。過去,我們總以為「肌少症」只會出現在老年族群上,隨著生活型態改變,這個問題早已悄悄蔓延到二、三十歲的年輕族群。當肌肉量不足,身體的代謝引擎就像是從八缸引擎降成四缸,不僅燃燒脂肪的效率變差,更容易讓脂肪囤積在內臟和皮下,形成所謂的「泡芙人」體態。
這不只是體態好不好看的問題,更重要的是,它也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。肌肉的流失會讓你的活動力下降、基礎代謝率降低,讓你更容易變胖;而肥胖(尤其是內臟脂肪過多)所引發的慢性發炎,又會加速肌肉分解。
警訊!「肌少症 肥胖」可能已經找上你?
很多人會問:「許醫師,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肌少症肥胖出現的風險?」其實,身體會透過許多小訊號向我們求救,只是我們常常都忽略了。在醫學上,肌少症的定義是肌肉質量、肌力與體能表現的全面衰退。而肌少症肥胖,則是在這個基礎上,同時合併體脂過高的問題。就像一棟房子的鋼筋(肌肉)被抽掉,同時又被塞滿了許多不必要的雜物(脂肪),房子的結構自然變得脆弱不堪。
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問題,來做個快速的自我檢測:
- 行走能力下降:以前過馬路很輕鬆,現在卻覺得綠燈時間好短,走得很匆忙?或是平地走路很容易累?
- 握力變差:轉不開瓶蓋、擰不乾毛巾,或是提稍微重一點的購物袋就感到吃力?
- 行動變得吃力:從椅子或沙發上站起來時,需要用手撐一下?爬個兩三層樓梯就氣喘吁吁?
- 跌倒風險增加:在過去一年內,是否有非外力造成的意外跌倒經驗?
- 小腿圍悄悄縮水:你可以用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圈住小腿最粗的地方看看,如果圈起來還有空隙,就要特別注意了!一般來說,建議男性小腿圍應大於34公分,女性應大於33公分。
如果發現自己中了以上任何一項,甚至更多,就代表你的肌肉正在悄悄流失。這時候,千萬不要輕忽,更不要用錯誤的方式,例如極端節食來減肥。因為不當的減重方式,往往最先減掉的不是脂肪,而是寶貴的肌肉,這也會讓肌少症的問題更雪上加霜。
拆解肌少症肥胖的原因:不只老化,更是生活型態的警示
為什麼會出現肌少症肥胖?很多人直覺地認為「就是老化啊!」沒錯,年齡增長確實是主要原因之一。一般來說,我們的肌肉量會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峰,過了40歲,肌肉會以每10年8%的速度流失。
然而,真正讓肌少症肥胖問題大爆發的原因,則是以下幾個關鍵的生活型態:
- 靜態生活、又稱坐式生活,活動量不足:這是核心原因之一,無論是上班族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,還是下班後習慣窩在沙發上滑手機,長時間的「久坐不動」會讓我們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刺激,身體會認為「既然用不到,那就不用保留了」,肌肉便會開始萎縮、流失。
- 錯誤的減重觀念:許多人減肥只看體重計上的數字,採取激烈的節食手段,例如只吃單一食物、熱量攝取過低等。在熱量及蛋白質嚴重不足的情況下,身體為了維持基本運作,會開始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,造成體重雖然下降,但脂肪比例反而可能上升的「假性瘦身」。
- 營養素攝取不均衡: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,蛋白質是構成肌肉最重要的原料,但很多外食族、或是為了減肥而不敢吃肉的朋友,常常無法攝取到足夠的優質蛋白質。此外,缺乏維生素D也被證實與肌肉功能下降有關。
- 慢性疾病與內分泌失調:例如糖尿病、慢性發炎性疾病,或是內分泌失調,都可能影響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,加速肌肉的流失。
這些因素彼此環環相扣,形成難以掙脫的健康陷阱。這也是為什麼,單純的「少吃多動」對於肌少症肥胖的患者來說,往往效果不彰,甚至可能適得其反。
增肌減脂的關鍵:書心健康管理診所的「360度激素平衡減重」
看到這裡,你可能會開始有點焦慮!別擔心,只要找對方法,永遠不嫌晚。想有效對抗肌少症肥胖,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全面以及個人化的策略,而不是一套只適用於所有人的公式。這也是「書心健康管理診所」的核心理念。我們相信,真正的健康減重,不只是對於卡路里斤斤計較,而是從身體的內在平衡著手。
因此,許醫師提出獨特的「360度激素平衡減重」原理,透過精準的醫學檢測,了解每個人獨一無二的身體狀況。我們知道,影響體重與肌肉量,除了飲食和運動,更深層的原因來自於體內的激素失衡。
- 皮質醇:長期壓力會讓皮質醇過高,促使身體分解肌肉,並將脂肪囤積在腹部。
- 瘦素與飢餓素:睡眠不足或內分泌失調會讓這兩種激素長期失衡,使你食慾大增,卻很明顯獲得飽足感。
- 胰島素阻抗:肥胖本身會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,影響肌肉對養分的利用,阻礙肌肉生長。
在書心診所,我們的專業醫療團隊會透過詳細的問診、身體組成分析(InBody),以及必要時的抽血檢測,全面評估你的激素數值、代謝狀態與營養缺口。接著,由我與營養師團隊共同為你量身打造個人化的作戰計畫。
許書華院長提醒:啟動你的健康引擎,從此告別肌少症肥胖
親愛的朋友,對抗肌少症肥胖,就像是為你的人生重新打下穩固的地基。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健康工程。請記住,你的目標不是成為紙片人,而是成為一個更健康、更有活力、更能享受生活的自己。
從今天起,你可以開始嘗試以下幾個小改變:
- 每一餐都加入蛋白質:確保你的午餐和晚餐,都至少有一個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質,例如雞胸肉、魚肉、豆腐或雞蛋。
- 補充足量蔬果、Omega-3 與維生素 D,幫助抗發炎與肌肉修復。
- 把力量訓練加入生活:不一定要上健身房,在家裡利用彈力帶、裝滿水的寶特瓶,或是單純的深蹲、弓箭步,都是很好的開始。先求有,再求好。
- 多走動,少久坐:設定鬧鐘,每隔50分鐘就站起來走動一下,倒杯水、伸個懶腰都好。
- 好好睡覺: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,睡足7~8小時,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修復與調節身體激素。